农苗网

|

周口苗木网
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周口资讯 > 正文

周口:200亩濒危“金豆”惊现沈丘 珍贵物种少人识

发布日期:2010-09-25 00:00:00  来源:大河报   作者:  浏览次数:2044

周口苗木

    近日,周口市民刘振峰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,他在宁洛高速公路周口沈丘站附近及坑塘、路边发现大片的野生大豆,面积总计在200亩左右,“太罕见太金贵了!”

    野生大豆有什么“金贵”的?您可别小看了这些野生大豆,这是世界珍稀物种,是十分稀缺的科研育种种质资源(也称遗传资源),它的许多特别性状对改良大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,因而也成为育种与生物工程公司觊觎和争夺专利权的目标。20世纪70年代末,美国科学家就“借种”于我国野生大豆,培育出一批抗病优良品种,从而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。

    在以往,被发现的野生大豆通常面积很小,此次总计200亩确实罕见,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农科专家和记者的兴趣。

    采访中记者获知,面对濒危野生植物逐年消失的情况,国内一些农业专家呼吁,对我国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、研究和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。

    市民报料路边惊现大片“金豆”

 

    “我在宁洛高速公路沈丘站附近发现成片的野生大豆,后来又向东一路探访,坑塘、路边,密密麻麻到处都有,粗略算算,加在一起面积足有200亩!”近日,周口市民刘振峰向记者报料。

    据刘振峰介绍,22年前在农村驻队时,他开始从农业科技人员那里接触到大豆育种方面的知识。此后的1994年,他又有幸参与周口大豆生产基地和大豆深加工项目,从国家农业专家王连铮那里,听到了有关野生大豆与农业科研的重要关系。从此,刘振峰便处处留心,希望在豫东平原上寻觅到野生大豆的“芳踪”。

    刘振峰说,他工作的地方就在宁洛高速公路周口沈丘站出入站口附近。去年年底,他下班后散步至新修的北环城路旁,偶然发现有野生大豆枯萎的豆秧及干瘪的豆荚,有几个村民将其聚拢起来引燃,他上前制止为时已晚。“因为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懂这是什么,也不知道它的‘金贵’。”刘振峰说。

    “我为什么认为看到的是野生大豆呢?因为3年前我就发现了一些,经专家鉴定就是野生大豆。”刘振峰自信地说。

    那是2007年10月7日,在周口市一处仓库的大院中,刘振峰发现了一些依附在槐树上的野生豆类植物,豆荚少的有3个,多的达9个,每个豆荚以3至5颗籽粒为常见,豆子有黑、棕两种颜色,其角荚和籽粒约有现有大豆品种的1/5大小。后经周口市农科院农业专家现场评鉴,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——野生大豆的一个新品种,其颗粒大、抗病性强、丰产性好,具有利用价值。

    今年8月底,刘振峰挂念着那片曾被人焚烧的野生大豆,于是前去探望。眼前的景象令他欣喜无比:野生大豆长得十分旺盛,而且遍地都是,远比他当初看到的面积还要大。

    记者探访:珍贵野生大豆少人识

    9月17日上午,记者驱车赶到沈丘县,在刘振峰的引领下,来到他发现的那片“新大陆”。

    “你看,那椭圆形叶子的东西就是野生大豆。”站在沈丘县北环城路边,刘振峰指着附着在地上的成片植物说。

    放眼望去,这些绿色宠儿密密实实几乎遍地都是,但看不出平常豆类植物的模样。刘振峰拨开枝蔓,一簇簇豆荚露了出来。这简直就是“袖珍大豆”呀,记者拿起一个毛茸茸的豆荚,凑近嗅嗅,一股青涩的香气弥散开来。

    “那边还有呢!”说着,刘振峰沿着向北的一条小路,让记者一道继续探寻下去。果然,路边的野生大豆连成片。紧挨桃树、杨树的野生大豆攀上“高枝儿”,沿着树干缠绕向上,有的高达四五米。

    此处还分布着两三个坑塘,是修建高速公路取土遗留下的。在坑塘四周,不时能见到郁郁葱葱的野生大豆。“光这一片(路边、野地和坑塘),野生大豆就有几十亩。”刘振峰说。

    沈丘县槐店镇的王老汉住在附近替人看园子。“活了大半辈子也不知道这是啥东西,后来听人说才知道是野生大豆。”王老汉说,去年10月,这里的野生大豆成熟后,自己采摘了些,后来发成豆芽一吃,味道还蛮不错,“就是籽太小,收拢一大堆也没几斤。”

    随后,记者将几株野生大豆拿给过路的几名年轻人看,他们没一人能说上名字来。

    记者与刘振峰一道,又沿着县城至卞路口乡的省道探寻,一路上,在新开挖取土的坑塘、新修建的道路两旁,均发现有成片的野生大豆生长。

    专家认定:如此大面积的发现还不多见

    就刘振峰在沈丘发现的这些野生豆类植物,昨日,经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、研究员杨青春查证,证明属于野生大豆品种。

    据介绍,野生大豆是世界珍稀物种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,与野生水稻同被列入我国濒危野生植物重点保护名录,是一种稀缺的科研育种种质资源,也是研究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载体。野生大豆含有高产、高蛋白、抗虫害等优质基因,利用它们和现有大豆杂交后,可培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、产量较高的新品种,而且杂交后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及品质将会得到很大提升。

    杨青春说,周口境内的野生大豆非常多,1979年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全国野生大豆考察中,仅在周口就挖掘整理出20多个品种。近几年,在周口党校院里、周口境内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处陆续有成片发现,但成片的、面积达200亩的野生大豆,这在豫东还不多见。

    记者采访刘振峰时,他介绍了发现野生大豆时的一个奇怪现象:这些野生大豆多出现在新修公路旁、新挖坑塘边,以及新建工厂或仓库里,也就是说,凡是深掘土地两三米以下,将老土层翻耕上来,经过两三年后,几乎都有野生大豆复活的迹象。

    对此,农业专家杨青春认为,主要是因这些地方没有农业生产作业,野生大豆出苗后未遭到人为因素的破坏,而大片农田中的一些野生豆种都被多年的田间耕作灭除了。

    此外,刘振峰还发现,有一种如长线般的藤蔓植物菟丝子,与野生大豆相伴“厮守”,有野生大豆就有它。后经翻阅相关资料得知,菟丝子属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,别称豆寄生、黄藤子,其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,并且从寄主那里吸取养分以维生。其实菟丝子就像一个“杀手”,时刻威胁着野生大豆的生存。

    看着大片的野生大豆每年就这样自生自灭,刘振峰十分心疼,他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,对其加以有效保护,使野生大豆物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,培育出国产新型优质大豆,造福于民。

 
  • 下一篇:
  • 上一篇:
 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